将学校工厂化,考研高考化?
-
又让我想起高三盛行的,即使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的大楼或者是宇宙不爆照我们不放假之类的谬论,流水线式的生产人才看似教育大获成功,到统计就业去向的时候默不作声,学历贬值是自然选择还是人为制造?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现实生活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政治课上的时代尘埃。其实大家都应该停下脚步来思考下,是什么导致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提升身上的筹码呢?就拿考研来举例,成为硕士就有更好的工作就有更光明的未来。这何错之有?我想说这并没有错,能做到这一步都是真正的英雄。
不禁去想为什么在专科或者本科什么也没学到呢?
-
中国人不是最擅长应试教育吗,只要在学校不恢复出厂化就是一台战争机器时时刻刻为升学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做准备,大家都有如此决心又为何在三年,四年里学不到东西呢。内卷的背后是人口基数和思想观念,一旦开始想停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一方支离破碎,一个人觉得学历重要其他人也不傻。让我们回到之前的问题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提升筹码?我觉得核心就是 "不想毕业后混的比别人差"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一点也不假,十年前的专科也能在就业占一席之地,再到用人单位口中的满大街的本科,只怕再十年随便一砖头喊疼就是硕士了…
-
但在“二次高考”错误的认知下,考研也越来越高考化,公众无意间把高考的一套理念套用到研究生招生考试上,笔试成绩被默认为核心,甚至是唯一的尺子,在加重应试的同时,也导致研究生招生中复试权重的扩大举步维艰。我觉得选拔考试不是唯一目的,最终还是要放眼于现实。如果人才培养不落地耽误的不仅仅是行业更是广大考生的宝贵青春。
-2024.4.21-
转载请注明出处